今儿个天气不错,坐在书桌前,看着公众号后台的留言,又看到好几个家长和职场朋友在问同一个问题:“张老师,开会时领导讲得飞快,我脑子跟不上,记不住重点,事后总是抓瞎,这可咋办啊?”
还有更直白的:“东方老师,我这记性是不是没救了?”
看到这些,我不禁莞尔。记不住?重点抓不住?这哪是记性差那么简单的事儿!说到底,是注意力没跟上,是方法没找对。
这就好比你让一个没经过任何训练的普通人去跑马拉松,跑不下来能怪腿不行吗?训练不够,方法不对啊!
咱们“速读速记”的核心,一直强调四项学习基础:注意力、快速记忆、快速阅读、思维导图。这四项,环环相扣,缺一不可。
开会记不住重点,看似是“速记”的问题,但根源往往在“注意力”这个地基不稳,没有高效的“思维导图”作为框架,信息自然散落一地,无从收拾 。
为什么开会总忘重点?
注意力涣散: 这是根本!人脑不是电脑,无法持续高强度聚焦。领导讲话一长,信息一多,走神、开小差几乎是本能。
你想想,连玩个游戏都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,玩不好都可能是注意力不集中,更何况是枯燥或者信息密度高的会议?没有良好的注意力基础,再好的速记法也是空中楼阁 。
信息过载,缺乏筛选: 会议信息庞杂,主次不分。你试图把所有话都记下来,结果眉毛胡子一把抓,反而把真正的“金子”给埋没了。
这就像学习,没有思路和效率,小学三门主课就累趴下,到了初中七八门、初三九门,岂不是要崩溃?效率是关键 。
依赖原始记录方式: 很多人习惯性地试图逐字逐句记录,或者用手机录音。逐字记录速度跟不上,还干扰倾听;录音事后回听耗时巨大,往往束之高阁。
这都不是高效的学习和工作方式。真正的学习能力,是内化,是提炼,是化繁为简。
没有结构化的思维框架: 信息进来是一团乱麻,没有清晰的脉络和框架去承接、整理。就像盖房子,没有图纸,砖头再多也堆不成高楼。思维导图的价值就在于此,它提供了一种视觉化的、结构化的思考工具 。
破解之道:符号速记法——化繁为简的利器
好,问题找到了,咱们上解决方案!今天重点聊聊“符号速记法”。这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武林秘籍,而是基于人脑认知特点、化繁为简的实用工具。
它的核心思想就是:用最简洁、最形象的符号,快速捕捉核心信息点和逻辑关系,代替冗长的文字记录。
为什么符号速记有效?
符合大脑天性: 大脑对图像、符号的记忆和处理速度远快于抽象文字。一个简单的符号,能瞬间唤起丰富的关联和意义。
节省认知资源: 大大减少书写负担,让你能腾出更多宝贵的认知资源(主要是注意力)去倾听、理解和思考当下发言的内容,真正抓住精髓。
快速定位重点: 符号本身就是对信息的提炼和标注,事后回顾一目了然,能迅速定位关键信息。
激发联想记忆: 个性化的符号体系,是你自己创造的“密码”,更容易与大脑已有的知识网络产生连接,强化记忆。
如何构建你的符号速记体系?
别担心,不需要你成为画家。符号速记的精髓在于简单、形象、个性化。下面是一些基础方向和常用符号示例,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和理解进行扩展和创造:
核心概念/关键词:
画圈(○ 或 ◎): 圈住最重要的名词、主题词。比如会议主题“Q4销售策略”,直接画个圈圈起来。
方框(□): 表示重要概念、项目名称。比如关键产品“星耀计划”,画个方框框住。
下划线(___)或高亮(≈≈≈): 强调重点词汇。但注意,速记时下划线比划更快捷。
逻辑关系:
箭头(→): 万能符号!表示方向、流程、因果关系、影响、归属。比如“市场调研 → 产品设计”、“成本上升 → 利润下降”。
等于号(=): 表示相同、相似、定义、结果。
不等于号(≠): 表示差异、反对。
问号(?): 表示疑问、待定、需要跟进。
叹号(!): 表示重要、紧急、警告、惊喜。
加号(+) / 减号(-): 表示增加、优势、积极 / 减少、劣势、消极。
大于号(>) / 小于号(<): 表示比较、优先级(数值或程度)。
井号(#): 表示编号、顺序、步骤。比如“第一步: #1 市场分析”。
星号(*): 表示关键点、特别注意事项。
人物与行动:
小人简笔画(👤): 代表“人”,可以标注具体人名(比如 👤李总),或角色(👤负责人)。
对勾(✓): 表示同意、完成、已确认。
叉号(✗): 表示不同意、否决、错误、未完成。
旗帜(🚩): 表示目标、里程碑、待办事项(To-Do)。
灯泡(💡): 表示想法、创意、建议。
情感与状态:
笑脸(😊)/ 哭脸(😢): 表示积极/消极情绪、满意/不满意。
云朵(☁️): 表示不确定、模糊、需要澄清。
闪电(⚡): 表示快速、紧急、突发情况。
实战演练:如何在会议中应用?
假设你在参加一个关于“提升客户满意度”的会议:
会前准备:
明确会议主题和目标(用 ○ 圈起来)。
准备好纸笔或平板(建议用白纸或方格纸,方便画图)。
脑子里快速过一遍你的核心符号库。
会中速记:
专注倾听是第一位的! 不要为了记而记,先听懂。利用符号就是让你能更专注地听。
捕捉关键词和逻辑链: 听到“客户反馈渠道单一” → 立刻记下: 👤客户反馈 → 渠道 ≠多 (画个✗) 或者 渠道 <3(少于3种)。
记录行动项: 领导说:“小王,下周提交一份多渠道反馈方案。” → 立刻记下: 🚩 (小王) #1 多渠道方案 → 📅 下周五 ✓ (或写日期)。清晰标明负责人、任务内容、截止时间、状态。
标注疑问点: 听到一个数据不太确定? → 在旁边快速画个 ?或者 ☁️。
善用箭头连接: “客服响应慢 (👤客户抱怨 ! ) → 满意度下降(↓)→ 需优化流程 (💡) → 👤技术部负责 #1 自动化响应系统 📅 9/15”。
不求完美,但求关键: 忽略细枝末节和口水话,只抓取核心观点、决策、行动项、疑问点。
会后整理(黄金5-10分钟):
趁热打铁! 会议一结束,立刻花几分钟整理你的速记草稿。
转化为清晰记录: 把符号“翻译”成简洁文字,补充遗漏的关键词。比如把 “🚩 (小王) #1 多渠道方案 → 📅 下周五 ✓” 整理成 “To-Do 1 (小王): 提交客户反馈多渠道方案,截止下周五(8月X日)”。
构建思维导图(推荐!): 这是符号速记的完美搭档!以会议主题为中心,将速记下的关键词、逻辑关系、行动项,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结构化地呈现出来。这样回顾起来,脉络清晰,重点突出,记忆深刻 。我们四项基础中的思维导图,正是为此而生!
解决疑问: 把标注了 ? 或 ☁️ 的地方,尽快找相关人确认。
心法:简单、重复、多鼓励
构建和应用符号速记体系,和学习任何技能一样,需要践行我们的“五点要求”: 好奇(探索新符号)、好胜(挑战记录速度)、简单(符号务必简洁)、重复(持续练习)、多鼓励(看到进步就表扬自己) 。
刚开始可能会觉得手忙脚乱,符号不够用或者想不起来。没关系!这太正常了。就像练字,一开始歪歪扭扭,练多了自然流畅。关键是要开始用,并坚持用。
不要追求一步到位,允许自己有一个摸索和优化的过程。每次会议后反思:哪些符号用得顺手?哪些地方可以改进?逐渐形成一套完全属于你、得心应手的“密码本”。
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不教,学习的本质是掌握方法
我常说,“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教,鸡娃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激” 。教大家符号速记法,不是让你们永远依赖这个方法,而是通过掌握这个高效的工具,最终提升你们的注意力聚焦能力、信息提炼能力、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当这些能力内化了,开会记重点自然就成了小事一桩。这玩意儿,跟锻炼身体一样,掌握了方法,养成了习惯,效果自然显现 。
写在最后
各位朋友,别再为开会忘重点而焦虑了。那不是你的记忆力被判了“死刑”,只是你还没找到打开高效记忆之门的钥匙。注意力是基础,方法是桥梁(符号速记+思维导图),刻意练习是路径 。
从今天开始,拿起笔,尝试用简单的符号去捕捉会议中的“金子”吧!记住,真正的学习效率,来自于对底层逻辑的掌握和高效工具的运用 。
我相信,用不了多久,你就能感受到那种掌控会议信息的从容和自信。试试看?期待听到你们实践后的好消息!
速读速记,咱们明儿见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上一篇:“顶级讽刺,句句精辟”
下一篇:没有了